賀歲迎祥——紫禁城里過大年
賀歲迎祥——紫禁城里過大年
主講嘉賓:任萬平(故宮博物院副院長)
講座時間:2020年12月27日(周日)9:30-11:00
講座地點:廈門市思明區(qū)鼓浪嶼海上花園酒店五洲廳
【講座提要】
中國古代,,不論深宮還是民間,在辭舊迎新——歲末年初的特殊時間內,,通過一系列活動,,祈望捐棄舊的不祥,納迎新的福祉,,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。林林總總的逐項禮儀、習俗活動均有其一定的程式,,中華民族歷代相沿,,融入了各種文化的象征與寓意,成為傳統(tǒng)文化的載體,。
清代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,,文化上具有集大成的特點,距離今天最近,,遺存的文獻與文物最多,;而宮廷又具有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性,故本次講座主要以清代皇家過年作為解析對象,。乾隆朝是清代最為強盛的時代,,一切文化活動與禮儀形式都臻于完備與繁榮,講座內容則又主要以乾隆朝宮廷為主,,輔以其他朝代,;時間上將從臘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對不同日期內的活動予以展開,用幾乎類于“編日體”的方式鋪排,,讓大家有時空帶入之感,;結合午門上展覽布陳形式的學術思路,解析背后的深層文化含義,,弘揚家國情懷,,滋養(yǎng)民族精神。
【主講嘉賓 介紹】
任萬平,,漢族,,1964年12月出生,黑龍江省伊春市人,。
1990年畢業(yè)于吉林大學,,獲歷史學碩士學位,同年入職故宮博物院,。曾任宮廷歷史部副主任、器物部主任,,現(xiàn)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,,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,。曾任國家清史纂修工程特聘項目專家;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專家,,享受政府特殊津貼,。兼任中國史學會清代宮史研究會秘書長、中國博物館協(xié)會第六,、第七屆副理事長,。央視《國家寶藏》第一、第二季特邀嘉賓,。
主要從事清代政治制度與禮俗研究,,尤其對具有集大成特點的清代宮廷禮制與習俗有比較深入的思考,采用文獻,、檔案,、文物三重證據(jù)法,不斷探討其淵源與流變,。近年特別重視歷史圖像學研究,,通過歷史圖像印證、解析,、補充清代文獻,、檔案之著錄。在國內眾多博物館和高校,,與大家分享學術心得,;亦出訪中國港、澳,、臺地區(qū)與英,、德、俄,、日,、美、加等多國博物館與大學,,并進行講學,,立體而形象地闡釋宮廷禮制與習俗中蘊含的傳統(tǒng)文化精髓,以及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傳承與弘揚,。
【主講嘉賓 著作】
1.《以史解畫,,以圖證史——關于光緒<大婚圖>冊的繪制》,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2020年10期
2.《盛世華彩的重現(xiàn)——乾清宮天燈、萬壽燈“復活”記》,《紫禁城》, 2019年01期
3.《宮廷與異域》,2017年12月
4.《除夕元旦清廷的國宴與家宴》,《紫禁城》,2015年第1期
5.《豪華宮闕里的藝術珍寶:北京故宮“普天同慶——清代萬壽盛典展”》, 6.《典藏》,2015年第11期
7.《千秋萬壽祈長年——以帝后生辰為令節(jié)的考察》,《紫禁城》,2015年10期
8.《除夕元旦清廷的國宴與家宴》,《紫禁城》,2015年02期
9.《簡論清入關前官印制度》,《清前歷史與盛京文化》,2015年
10.《普天同慶——清代萬壽盛典》,2015年
11.《滿漢全席:披上歷史文化面紗的烏托邦》,《博覽群書》,2014年第1期
12.淺析器物類文物定名的科學性與規(guī)范性,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2014年6期
13.《天子圣誕號嘉節(jié)》,《新民晚報》,2014年2月15日
14.《坤寧合巹成——清代帝后大婚》,《聽道》,2014年
15.《皇宮——紫禁城》,《北京旅游導覽》,2013年
16.《清代皇帝與皇子婚禮比較研究》,《清宮史研究》第十一輯,2013年
17.《賢明な后と淑やかな妃――近代以前の中國における女性の模範(賢后淑妃——中國古代婦女的典范)》,《地上的天宮?北京故宮博物院展》,2011年
18.《清廷危機與清帝退位》,《明清論叢》十一輯,2011年
19.《視線交叉:國王與帝后》,《重扉輕啟——明清宮廷文物展》,2011年
20.《皇權的象征與皇室的奢華——故宮博物院藏宮廷文物》,《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——從努爾哈赤到溥儀》,2011年
21.《揭起皇后的蓋頭來——清代皇帝大婚禮儀》,《中國文化報》,2010年6月15日
22.《深夜迎娶皇后入宮?大婚不忘顯示正統(tǒng)》,《北京晚報》,2010年10月29日
23.《皇帝結婚 “使節(jié)”說媒》,《北京晚報》,2010年10月22日
24.《一代昭度為衣冠——康熙朝的衣著》,《“REIGN OF THE KANGXI EMPEROR” CONFERENCE PROCEEDINGS》,2010年
25.《清代文化》,2010年
26.《清代大婚大婚典禮制度研究》,《故宮學術講談錄》(第一輯),2010年
27.《清代皇帝的御用寶璽》,《陽光財富》,2009年第2期
28.《清代皇帝的婚禮》,《百科知識》,2009年第10期
29.《從萬壽慶典圖上看乾隆時期的“百戲”》,《盛世華章——中國:1662~1795年》,2008年
30.《清王朝的建立與入關》,《天下家國——以物見史 故宮專題文物特集》, 2007年
31.《圣主賢君 躬親農事——康熙親種試驗田》,《紫禁城》,2004年5月
32.《辭舊迎新話清宮》,《紫禁城》,2004年1期
33.《清代皇帝大婚禮俗述論》,《明清論叢》(第五輯),2004年
34.《第十屆清史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清宮史研討會綜述》,《中國史研究動態(tài)》, 2003年2期
35.《王寂及其著述》,《遼金史論叢——紀年張博泉教授逝世三周年論文集》, 2003年
36.《理財能吏曹望之》,《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》,2002年
37.《文化素養(yǎng)高深的章宗完顏璟》,《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》,2002年
38.《清史圖典》(十二冊),2002年
39.《康熙皇帝的國喪大禮及其特點》,《清代宮史論叢》,2001年
40.《第九屆國際清史研討會綜述》,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2000年6期
41.《康乾時期的科技儀器與科技》,《盛世風華——故宮藏清代康雍乾書畫器物精品》,2000年
42.《清代官印制度綜論》 ,《明清論叢》(第一輯),1999年12月
43.《金代官印制度述論》,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1998年2期
主講嘉賓:任萬平(故宮博物院副院長)
講座時間:2020年12月27日(周日)9:30-11:00
講座地點:廈門市思明區(qū)鼓浪嶼海上花園酒店五洲廳
【講座提要】
中國古代,,不論深宮還是民間,在辭舊迎新——歲末年初的特殊時間內,,通過一系列活動,,祈望捐棄舊的不祥,納迎新的福祉,,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。林林總總的逐項禮儀、習俗活動均有其一定的程式,,中華民族歷代相沿,,融入了各種文化的象征與寓意,成為傳統(tǒng)文化的載體,。
清代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,,文化上具有集大成的特點,距離今天最近,,遺存的文獻與文物最多,;而宮廷又具有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性,故本次講座主要以清代皇家過年作為解析對象,。乾隆朝是清代最為強盛的時代,,一切文化活動與禮儀形式都臻于完備與繁榮,講座內容則又主要以乾隆朝宮廷為主,,輔以其他朝代,;時間上將從臘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對不同日期內的活動予以展開,用幾乎類于“編日體”的方式鋪排,,讓大家有時空帶入之感,;結合午門上展覽布陳形式的學術思路,解析背后的深層文化含義,,弘揚家國情懷,,滋養(yǎng)民族精神。
【主講嘉賓 介紹】
任萬平,,漢族,,1964年12月出生,黑龍江省伊春市人,。
1990年畢業(yè)于吉林大學,,獲歷史學碩士學位,同年入職故宮博物院,。曾任宮廷歷史部副主任、器物部主任,,現(xiàn)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,,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,。曾任國家清史纂修工程特聘項目專家;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專家,,享受政府特殊津貼,。兼任中國史學會清代宮史研究會秘書長、中國博物館協(xié)會第六,、第七屆副理事長,。央視《國家寶藏》第一、第二季特邀嘉賓,。
主要從事清代政治制度與禮俗研究,,尤其對具有集大成特點的清代宮廷禮制與習俗有比較深入的思考,采用文獻,、檔案,、文物三重證據(jù)法,不斷探討其淵源與流變,。近年特別重視歷史圖像學研究,,通過歷史圖像印證、解析,、補充清代文獻,、檔案之著錄。在國內眾多博物館和高校,,與大家分享學術心得,;亦出訪中國港、澳,、臺地區(qū)與英,、德、俄,、日,、美、加等多國博物館與大學,,并進行講學,,立體而形象地闡釋宮廷禮制與習俗中蘊含的傳統(tǒng)文化精髓,以及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傳承與弘揚,。
【主講嘉賓 著作】
1.《以史解畫,,以圖證史——關于光緒<大婚圖>冊的繪制》,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2020年10期
2.《盛世華彩的重現(xiàn)——乾清宮天燈、萬壽燈“復活”記》,《紫禁城》, 2019年01期
3.《宮廷與異域》,2017年12月
4.《除夕元旦清廷的國宴與家宴》,《紫禁城》,2015年第1期
5.《豪華宮闕里的藝術珍寶:北京故宮“普天同慶——清代萬壽盛典展”》, 6.《典藏》,2015年第11期
7.《千秋萬壽祈長年——以帝后生辰為令節(jié)的考察》,《紫禁城》,2015年10期
8.《除夕元旦清廷的國宴與家宴》,《紫禁城》,2015年02期
9.《簡論清入關前官印制度》,《清前歷史與盛京文化》,2015年
10.《普天同慶——清代萬壽盛典》,2015年
11.《滿漢全席:披上歷史文化面紗的烏托邦》,《博覽群書》,2014年第1期
12.淺析器物類文物定名的科學性與規(guī)范性,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2014年6期
13.《天子圣誕號嘉節(jié)》,《新民晚報》,2014年2月15日
14.《坤寧合巹成——清代帝后大婚》,《聽道》,2014年
15.《皇宮——紫禁城》,《北京旅游導覽》,2013年
16.《清代皇帝與皇子婚禮比較研究》,《清宮史研究》第十一輯,2013年
17.《賢明な后と淑やかな妃――近代以前の中國における女性の模範(賢后淑妃——中國古代婦女的典范)》,《地上的天宮?北京故宮博物院展》,2011年
18.《清廷危機與清帝退位》,《明清論叢》十一輯,2011年
19.《視線交叉:國王與帝后》,《重扉輕啟——明清宮廷文物展》,2011年
20.《皇權的象征與皇室的奢華——故宮博物院藏宮廷文物》,《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——從努爾哈赤到溥儀》,2011年
21.《揭起皇后的蓋頭來——清代皇帝大婚禮儀》,《中國文化報》,2010年6月15日
22.《深夜迎娶皇后入宮?大婚不忘顯示正統(tǒng)》,《北京晚報》,2010年10月29日
23.《皇帝結婚 “使節(jié)”說媒》,《北京晚報》,2010年10月22日
24.《一代昭度為衣冠——康熙朝的衣著》,《“REIGN OF THE KANGXI EMPEROR” CONFERENCE PROCEEDINGS》,2010年
25.《清代文化》,2010年
26.《清代大婚大婚典禮制度研究》,《故宮學術講談錄》(第一輯),2010年
27.《清代皇帝的御用寶璽》,《陽光財富》,2009年第2期
28.《清代皇帝的婚禮》,《百科知識》,2009年第10期
29.《從萬壽慶典圖上看乾隆時期的“百戲”》,《盛世華章——中國:1662~1795年》,2008年
30.《清王朝的建立與入關》,《天下家國——以物見史 故宮專題文物特集》, 2007年
31.《圣主賢君 躬親農事——康熙親種試驗田》,《紫禁城》,2004年5月
32.《辭舊迎新話清宮》,《紫禁城》,2004年1期
33.《清代皇帝大婚禮俗述論》,《明清論叢》(第五輯),2004年
34.《第十屆清史國際研討會暨第七屆清宮史研討會綜述》,《中國史研究動態(tài)》, 2003年2期
35.《王寂及其著述》,《遼金史論叢——紀年張博泉教授逝世三周年論文集》, 2003年
36.《理財能吏曹望之》,《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》,2002年
37.《文化素養(yǎng)高深的章宗完顏璟》,《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》,2002年
38.《清史圖典》(十二冊),2002年
39.《康熙皇帝的國喪大禮及其特點》,《清代宮史論叢》,2001年
40.《第九屆國際清史研討會綜述》,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2000年6期
41.《康乾時期的科技儀器與科技》,《盛世風華——故宮藏清代康雍乾書畫器物精品》,2000年
42.《清代官印制度綜論》 ,《明清論叢》(第一輯),1999年12月
43.《金代官印制度述論》,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1998年2期
44.《論金代文化區(qū)域結構》,《遼金史論叢》(第五輯),1991年
【溫馨提醒】
1,、本活動為公益性質,,無需費用。
2,、報名成功后無故未參加者,,半年內謝絕申請相關活動名額,,敬請諒解。
3,、請勿攜帶管制物品進入展廳,,否則一律交由警方處置。
4,、活動現(xiàn)場的影像資料,,將保存為我館新媒體平臺備用素材。
5,、本館需從碼頭乘船過渡前往,,本地居民的航線是輪渡市民碼頭?鼓浪嶼的鋼琴碼頭,外地旅客為東渡國際郵輪碼頭?鼓浪嶼三丘田碼頭,。乘船須憑本人身份證件,,船費自理。敬請留意,。
打開微信,,掃描上方二維碼,再點擊右上角“...”
發(fā)送給微信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